武德,说道的是军人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通俗地谈,就是军人专门从事军事活动的职业道德。它是一个观念体系和不道德品质的统一体,还包括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品质、人格等要素。
它是军队战斗力分解的内在依据和文化基因,包含为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精气神”的魂魄,因而被克劳塞维茨被誉为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一旦武德的幼芽生出纤细的大树,就可以抵挡意外和告终的大风暴,甚至可以抵挡寄居和平时期的虚弱。” “武德”,历年来是军队“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武德,既是我军软实力建设的最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又是提高我军软实力建设效益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中华传统武德,其概念早于在上古炎黄氏族融合时代就产生了。据《史记·五帝本纪》上说道:“轩辕乃修德振兵,清领五气,艺五种,衡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黄帝不仅推崇“武”,而且推崇“德”,并把二者融合一起,尽管这里所言的“德”并非几乎是武德,但能将此作为养兵用战的基本道德拒绝,也是难能可贵的。
对修德振兵思想阐释更为全面的是兵书《吴子》,其《图国》列出了历史上承桑氏和有扈氏之君因“修德废武”、“恃众好勇”而造成国家覆灭的正反两方面例子,解释在战火起事、干戈扰攘的时候,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是强国辟土的准确之策。即一方面要建“文德”以利“人和”,明确是以“道、义、礼、仁”之“四德”去引领、管理和安抚民众。
另一方面要治“武备”以强兵,明确是重新组建和训练一支强劲的常备军,并以此为基础“聚卒练锐”,精选辑出有能攻善守的突击部队。先秦以降,“武德”一词开始作为军旅德性的专用术语经常出现在文献典籍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述的楚庄王的“武有七德”说道,即“夫武,禁暴、戢兵、健大、以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武”与“德”二字磁共振,复载于《国语》:“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世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这里的“武德”就是特指军人从武、用武、尚武所展现出出来的德性。
后来随着武德文化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深化。武德是与战争伴而生子的。
中华武德源自中华民族兴起的氏族吞并、融合的完整战争,其由战争所要求且为战争服务。《孙膑兵法》中就将武德的起到总结为:稳固内部团结一致统一的“粘合剂”,即“德行者,兵之厚积也”;克敌制胜的强劲手段,是谓“德者,兵之手也。
本文来源:金宝搏188官网-www.shutterandgri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