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化石能源作为一种高污染、高排放的能量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受到政策上的挤压。而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潮汐能等新兴可再生能源,它们在创造可供人类使用的能量的过程中有着清洁环保、永不枯竭的特点。中国作为《巴黎协定》执行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为实现其节能减排承诺,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生物质能与地热能利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出现了许多新型发电方案。例如,在风力资源丰富、日照充足的地区建设风光互补电站;在农业大棚上方搭建透明光伏电池板;传统渔业可通过渔光互补模式同时开展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大型商场也可以通过光伏发电解决部分能源供应。上述可见,有着多种创新运作模式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趋于良好。
可是在中国,可再生能源真的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作为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吗?笔者认为短时间内很难。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能源需求增长缓慢,同时,国内电力供给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风能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只是通过挤占传统电力供应的方式扩展市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电力需求。尽管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但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与其电力需求缺口正逐渐增大,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多个风力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消纳的问题日益凸显。
其更深层次原因是大型风光电站大多建于人口密度较低,电网设施建设欠发达的偏远地区,本地电力需求量少,单独电网建设的高成本导致电力外输困难。其次,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是以电力的形式被人们使用。在当前的能源需求结构中,电力能源消费只是全部能源消费的一部分,许多重要产业如交通运输业、炼化产业仍十分依赖于原油等化石能源消费。
而且相比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电能目前无法大规模储存,只能在供给的同时进行消费。再者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受季节性影响与昼夜交替影响较大,需要依靠例如天然气发电进行削峰填谷。
最后,可再生能源的能流密度很低。能流密度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单位面积可获得的某种能源其可产生的能量或功率,煤炭、油气以及核能等资源的能流密度极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产生大量能量。
相比于化石能源和核能资源,若不解决能流密度的问题,可再生能源是难以作为主要能源来支撑能源消耗巨大的经济活动的。由此可见,尽管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资源禀赋巨大的供应能源,但由于资源禀赋与消费特征之间,物理特性与社会生产需求之间的冲突,可再生能源有着内在的劣势。因此笔者认为,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要权衡利与弊,把握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要造成看似清洁实则浪费的另一种产能过剩。
(黄晨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冯连勇为该校教授)。
本文来源:金宝搏188官网-www.shutterandgrind.com